快递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快递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资讯】基金业精英英年早逝工作高压敲响警钟新疆蓟

发布时间:2020-11-04 09:55:24 阅读: 来源:快递厂家

又一位基金业精英英年早逝,再度为金融从业者敲响了健康的警钟。

3月12日,博时基金[微博]向记者证实,其香港子公司博时(国际)的行政总裁李锴于3月11日凌晨突发脑溢血离世,年仅43岁。

据记者了解,李锴是在从香港搭乘巴士去深圳的公共汽车上突然发病的。作为博时基金在香港的负责人,奔波于香港和深圳两地,对李锴而言就如同家常便饭。而春天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工作压力加之身体的疲惫,最终促成了这次不幸。

博时基金痛失得力干将

谈起李锴的突然离世,博时基金公司的人都表示非常震惊,亦感到十分惋惜。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李锴为人低调,性格温和,人缘非常好。而另一位熟悉他的业内人士透露,李锴思维睿智,是一位干事的人。不过,在身体上,也是一个体重超标、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脑血管病高危分子。

从博时基金提供的个人简历上看,李锴称得上是一位金融行业的精英。其1970年11月生于广东,获得了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士学位和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5年至2003年,曾先后在美林资产管理公司、景顺投资管理公司工作;2003年12月,加入博时基金,任市场部总经理。

此后,李锴2006年9月离职,此后分别在花旗私人银行和马凯中国公司工作。2008年5月28日,李锴再次加入博时基金,曾任机构业务部董事、总经理,并于2010年4月8日起调任博时基金(国际)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行政总裁、负责人。

博时基金是国内最早涉足海外业务的基金公司之一,而李锴被认为是博时香港分公司的创始人员。博时在香港市场的表现有目共睹,而这与李锴的工作不无关系。去年1月,博时基金首只RQFII基金在香港成功发行,而目前,其又在筹划推出主动管理型RQFII产品。

李锴的突然离世,不可避免会对博时国际及一些相关业务造成影响。对此,博时基金公司方面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有序处理后续事宜,现接替人选公司已经选出,只待香港监管机构核准。

金融从业者遭健康考验

李锴离世的消息在业内以及网络、微博中引发热议,大家在惋惜、哀悼的同时,把焦点聚集到了金融从业者的健康上来。李锴不是基金业,更不是整个金融行业近年来“过劳”早逝的首位精英。

信息显示,自2009年开始,国内多位基金业人士相继因身体原因辞世,包括41岁的原上投摩根投资总监孙延群、51岁的原工银瑞信[微博]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总监文鸣、47岁的原易方达基金[微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缪建兴、37岁的原银华基金基金经理杨长清等。

伴随着这些精英的突然离世,“过劳死”成了金融行业内不想触碰,但又感觉近在咫尺的名词。

“在高薪的背后是外界想象不到的压力”,3月12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2008年以来,股市行情不好,从事基金行业压力尤其大,不只是投研,做市场、做渠道都不容易。

上投摩根基金前投资总监孙延群曾经说过,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能够长期坚持的人并不多。据悉,他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还躺在病床上看研究报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床边的电脑还开着,他还在查看跟市场有关的资料。

李锴也是这样。据一位熟悉他的业内人士说:“证监会对RQFII全面松绑,基金公司对这项业务都非常重视,目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从业者压力大自不必说。”

而压力程度从李锴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时的话语中也可见一丝端倪。他说,“我们到香港是在创业”。

此外,私募人士罗燕指出,资本和金融业的精英大多都有一点偏执,他们对工作有着由衷的追求,而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脑力劳动、生活不规律、缺少运动等“三高”人群尤其多,步入中年后,心脑血管病成了他们生命的最大威胁。去年,中信证券(13.42,-0.12,-0.89%)(600030.SH)一位负责法务的员工也是突发脑溢血不治去世,年仅34岁。

“‘40岁前拿命换钱,40岁之后拿钱换命’,这是薪酬高但是工作强度和竞争压力极大的金融从业者经常彼此开的玩笑话。而一件件实例让这个玩笑变成一个个残酷的现实,留下的不仅仅是哀伤和迷茫,更多的是警醒。”罗燕感慨地说。

彩93彩票手机版下载

蜀山天下

黎明风暴满v版

凤凰彩票客户端